藝文沙龍-年輕時代拿起又放下的三本大小說-兼論『普魯斯特效應』

公告日期: 
2018-12-07
類別: 
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

回憶起年輕時候的理想與抱負,黃榮村教授闡述拿起又放下的三本小說其中核心價值與觀念,第一本,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;第二本,尤利西斯,是詹姆斯·喬伊斯的創作;最後一本則是追憶似水年華,由普魯斯特用筆畫的,最後帶出普魯斯特效應,和三本小說產生共鳴,做完美的收尾。

這三本書很「高級」,雖然只有少部分人完全了解箇中滋味,不過很「有名」,在於它們表現出的哲學和寫作技巧,從黃教授口中剖析道理,帶點輕鬆愉快的語調,引導觀眾走進如此「深度」的文學殿堂。

黃榮村教授,侃侃而談卡拉馬助夫三兄弟的弒父情節,每個兒子都和父親有仇也有恨,並點出他們三兄弟的思維有所異同,其中最多人傳道的是老二依凡的哲理: 「若無永恆的靈魂,則無德行,而且凡事皆可被允許。」這一句就是這本小說最重要且值得好好討論的,這種經典的無神論,卻是道德建立的原點。

在分析三兄弟的性格後,接下來黃教授便剖析尤利西斯的主角利奧波德·布盧姆的內心獨白。主角是都柏林一位小市民,他經歷一天十八小時,卻閱歷十年一般長久的事情,充滿荷馬史詩《奧德賽》的元素,這是作者特殊的寫作手法,道出一件件懸疑的事情,主角利奧波德·布盧姆心中的欲望和想法。

簡述這十年的精華,黃榮村教授說明他拿起來又放下的最後一本書,追憶似水年華,裏頭的主角馬塞爾就是作者的化身,藉由此小說,回憶自己快樂的年華歲月,明明是敘述快樂的童年,卻說這一本一次大戰期間的悲劇小說,黃教授解開這迷思,厲害的作家寫的文章,讀者乍看之下不會懂其含義,必須揭開它的面紗,才知道快樂歲月的逝去,這種快樂回不去了。而且描述些無憂無慮的回憶是大多是由嗅覺或味覺帶出回憶的手法,所以就稱之為普魯斯效應,又叫做共感效應。

最後,黃教授解說這三本書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都有「精神分析」劇中人或作者自己,帶出強烈的意識流,也就是描寫內心生活的的小說。雖然,這麼厲害的小說,值得一讀的小說,為何拿起來又放下呢?黃教授說年輕時候,滿腔熱血地讀了這三本有深度的小說,但就是因為有深度,又是長篇小說,便又放下了,或許年少狂熱,多挑戰一些自己沒讀過的書或沒做過的事,但教授輕輕提點年輕一輩的人,多選自己有興趣,符合自己性格的事才是最重要的。